2018年4月7日晚,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赖德胜教授应邀在文泉北303会议室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讲座。
本次讲座以“高质量就业的逻辑与政策选择”为题,由湖北创业与就业研究中心举办,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邓汉慧教授主持,李波教授点评,来自全校经、法、管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本次在文泉北303举办的学术校庆“名家讲坛”。
赖德胜教授幽默风趣、平易近人,在开场白中向各位老师同学介绍自己为何专注于从教育视角来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向我校70年校庆表示由衷的祝贺。随后赖教授和同学积极互动,探讨“百年树人”的内涵所在,提出自己“一树而百获”的教育观念。
作为国内很早一批研究教育收益率的学者,赖教授引用有关教育私人收益率的研究数据,结合生活中事例,生动形象地解释了教育收益率分布的特点,从而反驳了“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谬论,认为教育收益率的长期演变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想要实现社会发展必须具备长远眼光。
接着,赖教授分析了有关美国教育行业的大量数据来论证教育的重要性,“美国能成为20世纪第一强国绝非偶然,因为美国的教育系统更大众化,培养了足够多的人才来发展现代技术。但回顾我们做出的努力和今天的成就,21世纪一定是中国的世纪!”赖教授慷慨激昂的话语让全场师生热血沸腾,“所以我们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应当是如何才能成就中国的人力资本世纪。”
随后赖教授给出了成功打造中国的人力资本世纪的个人构想:第一,要提升教育自信。大学重要的是底蕴和长期的学术积淀,而不是仅凭借几个排行榜的指标来评估一个大学。继而赖教授向大家介绍了2017年8月份他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的《论教育自信》一文,文中论证了目前中国教育对劳动力的培养基本适应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呼吁社会大众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有信心。第二,要扩大教育规模。劳动年龄人口与平均教育年限是劳动者文化教育程度的重要指标。赖教授提出,想要达到十三五规划中“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至10.8年”的这一目标,就必须扩展教育规模。随后赖教授引用了James Heckman的认知能力学说和美国“派瑞项目”来说明幼儿时期教育对人的影响更为深远,幼儿教育应是未来教育规模扩展的重点。第三,要提高教育质量。赖教授通过大量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如今的劳动力市场具有就业极化、就业形态多元化、工作时间缩短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全球化等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需要聆听劳动力市场的声音,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来培养专业人才。第四,要加快教育生产。这方面主要是信息技术变革对具体教育领域影响的研究,因为新技术加速了教育的自我进化,人人都是教育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赖教授提倡终身学习,要做到“以变应变”。随后赖教授还结合中国实际国情,从教育治理、教育分配和教育投入方面等提出了改革发展的建议。
讲座接近尾声之时,赖教授还抛出了三个谜题:“钱学森之问”;“李约瑟之谜”;“费正清之惑”。在旁征博引中引导同学思考中国教育事业和科学创新的结症所在,激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在同学们各抒己见之后,赖教授给出了自己对教育和就业关系的独到见解,高屋建瓴的精彩发言博得了阵阵掌声。
最后赖教授提出,就业形态在不断变化,教育也必须针对未来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来培养人才,只有建立了一个开放的思想市场,合理配置人力资本与创新,才能促进社会进步。赖德胜教授此次的讲座不仅为我们阐释了何为高质量就业,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就业问题的新角度,全场师生收获颇丰,意犹未尽。